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327篇
  免费   91881篇
  国内免费   55800篇
电工技术   43351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40217篇
化学工业   46850篇
金属工艺   36724篇
机械仪表   19903篇
建筑科学   26109篇
矿业工程   18170篇
能源动力   13111篇
轻工业   39136篇
水利工程   13450篇
石油天然气   18104篇
武器工业   5808篇
无线电   500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091篇
冶金工业   13643篇
原子能技术   4519篇
自动化技术   77782篇
  2024年   1632篇
  2023年   6800篇
  2022年   10850篇
  2021年   13660篇
  2020年   14367篇
  2019年   21256篇
  2018年   22830篇
  2017年   24797篇
  2016年   24169篇
  2015年   25863篇
  2014年   26988篇
  2013年   28601篇
  2012年   30753篇
  2011年   28182篇
  2010年   26552篇
  2009年   23338篇
  2008年   21900篇
  2007年   21204篇
  2006年   18458篇
  2005年   15692篇
  2004年   15880篇
  2003年   12339篇
  2002年   12533篇
  2001年   11141篇
  2000年   8934篇
  1999年   6609篇
  1998年   5013篇
  1997年   4471篇
  1996年   4158篇
  1995年   4144篇
  1994年   3346篇
  1993年   3056篇
  1992年   2879篇
  1991年   2113篇
  1990年   1685篇
  1989年   1517篇
  1988年   1195篇
  1987年   421篇
  1986年   326篇
  1985年   256篇
  1984年   178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178篇
  1981年   182篇
  1980年   140篇
  1976年   252篇
  1975年   211篇
  1972年   237篇
  1971年   130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对象,设计了基于教学数据和问卷调查的教学框架。通过学生情况调查和雨课堂教学数据掌握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针对性设计了个性化作业布置、拓展延伸、疫情线上自学跟学双通道等特色教学方式。结课问卷表明教学设计得到了良好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2.
在大类培养改革背景下,基于“电工学实验”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进行了“电工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立了“微课”资源并通过新型教学平台进行推送,确立了完备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机制并在部分专业进行了试点,通过分析试点调查数据得出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优势,是落实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效率和毕业论文质量,本文基于雷达工程专业特点建立了“导师主导--研究生辅助--本科生合作”的多层次、模块化、场景化指导模式。该模式以导师为核心、科研小组和学员合作为辅助,全方位全过程保障本科毕设工作。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指导工作效率和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本文对电子类专业本科毕设指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减轻因流动加速腐蚀(FAC)引起的锅炉结垢加速、汽水系统管道厚度减小甚至爆裂现象,对超临界机组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管壁内表面粗糙度、蒸汽含汽率、pH值、溶氧量对FAC的影响,以及温度与pH值、温度与流速、pH值与溶解氧量、溶解氧量与氢电导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电厂的运行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减小工质流速、管壁粗糙度和氢电导率,增大给水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可以使FAC的腐蚀速率减小,超临界加氧处理时pH值应在8.9~9.2之间,溶解氧量范围为45~100μg/L,氢电导率的期望值在0.1μS/cm以下。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十分复杂,本文只给出了大致范围和趋势,并未给出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四方Sr3YCo4-xCuxO10.5+δ(x=0~1.0)多晶。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研究了多晶的有序化相变及结构。在固溶范围内(x=0~0.4),观察到有序峰(103)和(215),说明四方Sr3YCo4-xCuxO10.5+δ多晶为超结构,这是由于合成时在1000℃以上发生了吸氧(δ)有序化相变;当x=0.6~1.0时,978℃时在晶界处形成了单斜杂相,破坏了Sr3YCo4-xCuxO10.5+δ多晶的有序。当x=0~0.4时,多晶呈半导体输运行为。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Co4+提供的空穴载流子浓度增大,电阻率明显下降;由于Cu的固溶,自旋熵增加,载流子浓度和自旋熵的共同作用使x=0~0.2多晶的热电势不变,x=0.4的热电势降低。并且Cu掺杂导致的晶格畸变使Co3+离子由高自旋态转变为高/低自旋混合态,磁化强度和铁磁转变温度(Tc)降低,磁结构由G-型反铁磁转变为铁磁。在进行二次烧结后,300K时电阻率明显降低,热电势为一次烧结的2倍,可能是二次烧结使多晶的有序化程度增大,提高了铁磁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7.
对浸矿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采用清水进行淋洗,在184天的清水淋洗过程中,尾水氨氮值从最开始的507mg/L,降低至140mg/L,淋洗尾水pH4.52~3.10。淋洗尾水采用两级反渗透膜分离,既回收有价资源稀土,又能使出水氨氮达标。结果表明,产水氨氮浓度稳定低于15mg/L,对稀土的截留率高于98.25%,浓水中稀土离子平均浓度313.4mg/L,可进一步回收稀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d-wine grape pomaces on the quality and sensory attributes of beef hamburger patties. Both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assessed using Syrah, Merlot and Cabernet Sauvignon pomaces. Following the assessment, hamburger patties were prepared with Merlot pomace at 0%, 2% and 4% for the patty quality and sensory attributes. Grape seeds posses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henol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ver the seedless pomace (P < 0.05), where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phenol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ithin the seeds and seedless pomaces. The patty pH decreased as the pomace was added for 2% and 4%. Colour values (L*, a* and b*) of patties lowered as the pomace was added. Allo-Kramer shear force and hardness values increased while cooking yield decreased (P < 0.05) with the addition of pomac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ol and Merlot patties was found for flavour, juiciness and colour, whereas lower sensory attributes were observed for texture, taste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ermented red-wine grape pomace provides hamburger patties with health promoting factors such as antioxidant and other functional components, but it also provided darker, sourer and lower cooking yield.  相似文献   
9.
10.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